消毒劑對變種新型冠狀病毒有效嗎?
您可能會感興趣 消毒劑功效的源起 —— 它們可信嗎?


隨著使用消毒劑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消毒劑破壞或控制病毒生長的效用和安全性亦備受關注

新冠疫情肆虐以來,疫苗成為全球熱話。隨著使用消毒劑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消毒劑破壞或控制病毒生長的效用和安全性亦備受關注。從比較疫苗與消毒劑的作用機制,世界衛生組織(「世衛」)指出能夠有效殺滅SARS-CoV-2的消毒劑,對變種病毒亦同樣有效。以下是您需要知道 — 有關消毒劑的知識。

疫苗如何發揮作用?

在我們接觸到病原體(例如:病毒),我們的免疫系統會作出反應並產生抗體 — 即是在血液和全身循環的蛋白質 。抗體會快速標記病毒細胞並綁定其病毒抗原,免疫細胞亦會被喚醒以抵抗攻擊我們身體的病毒。由於免疫系統會對曾抵抗過的外來物產生記憶,因此在再次遇到相同的威脅時,身體便能夠及時識別並作出反應。

現時SARS-CoV-2 mRNA 疫苗正是模仿這個過程。疫苗是模仿冠狀病毒表面上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的信使RNA(mRNA)。他們把一種刺突蛋白的抗原編碼注射入人體,觸發我們的免疫系統作出反應並將其識別為外來物質。

免疫細胞利用刺突蛋白的抗原編碼,以製造與病毒相同而又對身體無害的刺突蛋白。我們的免疫系統在受到刺激後作出反應,製造出與刺突蛋白互補形狀的抗體,並激活其他免疫細胞來對抗病毒。在接種疫苗並產生抗體後,若然我們再接觸到病毒細胞,我們的免疫系統便能快速的把病毒識別出來,然後用鎖和鑰匙模型(lock and key model)標記以進行破壞。這個「試行模式」讓我們的免疫系統預先準備好,並產生「病毒結合」抗體,從而減少我們出現疾病症狀和住院的風險。

關於SARS-CoV-2 變異株

病毒在自我複製時會發生突變(遺傳物質的變異)。隨著 SARS-CoV-2 的各種變異株在全球傳播,世衛總共列出五個「須關注的變種」(Variants of Concern),包括Alpha (B.1.1.7)、Beta (B.1.351)、Gamma (P.1)、Delta (B.1.617.2) 和 Omicron (B.1.1.529),它們均與以下一項或多項因素相關:[1]

  • COVID-19 流行病學的傳播性或有害影響增強;
  • 令致病性增強或臨床疾病表現改變;
  • 令公共衛生和社會措施或目前的診斷方法、疫苗、治療方法的有效性降低。

令人擔憂的是,一些「須關注的變種」對已批准的 SARS-CoV-2 疫苗呈現出抗藥性。[2] 尤其是最新的 Omicron BA.2 病毒株在許多國家錄得極高感染率,以香港為例,截至 2022 年 3 月,Omicron帶來的第五波疫情錄得超過一百萬宗確診個案,並造成超過 7,000 人死亡。究竟病毒發生了什麼變化?

每個獨立的病毒株均涉及多個位置的刺突蛋白突變,而 Alpha、Beta 和 Gamma 病毒株則共享一個關鍵突變 — N501Y。Delta 病毒株在不同的刺突蛋白上也有 P681R 和 L452R 突變,使其病毒複製率提升並能超越人體內的免疫機制。[3] Omicron病毒株甚至發現更多的刺突突變,如D614G,此突變增加其感染性和病毒粒子的穩定性。[4] 因此,大眾關注疫苗對不同變種病毒的保護效用,病毒變種的趨勢亦鼓勵醫學界進行更多關於Omicron 病毒株重症率、再感染的風險,以及無症狀傳播的研究。[5],[6]

消毒劑運用的原理又是什麼?

清潔和消毒不僅是傳染病控制的恆常措施,亦是防止 COVID-19 傳播的關鍵。新型冠狀病毒 (SARS-CoV-2)是一種包膜 RNA 病毒,由雙層磷脂(Phospholipid bilayer)的脂肪分子組成的脂質包膜所覆蓋,負責保護病毒的遺傳物質。[7] 透過破壞保護膜的完整性可以殺死或滅活這些包膜病毒,從而防止它們感染我們健康的身體細胞。有別於疫苗,常見的消毒劑一般能透過對病原體的結構變性、氧化或凝結來發揮作用,而非透過識別抗原或病原體的遺傳物質來殺滅病毒細胞。由於SARS-CoV-2的變異株(即刺突蛋白遺傳密碼的突變)不會改變病毒的一般物理特性(例如:易破的保護膜),因此消毒劑對所有SARS-CoV-2變異株仍然有效。

總括而言,接種疫苗後產生的免疫力與識別刺突蛋白及病毒蛋白的基因組成息息相關。相反,消毒劑是針對病毒整體結構,以化學方式消除病毒,而非選擇性根據刺突蛋白的組成進行攻擊。一般而言,殺死病毒的難度取決於它們的物理特徵,與突變無關。[8] 實際上,不同變異體有著非常相近的接觸時間,表示它們對消毒劑具有相當相似的敏感性。[9] 美國環境保護署 (EPA)指出,我們現有的消毒策略對所有 SARS-CoV-2 變異株均是適當而且有效的。

在新型冠狀病毒的挑戰下,我們應繼續保持警惕,保持手部衛生,以及恆常清潔和消毒硬物表面,以減低疾病傳播風險,致力為社會大眾提供安全的環境。

[1] WHO: Tracking SARS-CoV-2 variants, https://www.who.int/en/activities/tracking-SARS-CoV-2-variants/

[2] Nature 2021; 592: 438–443

[3] Cell Host Microbe. 2021; 29: 1124–136

[4] Plante, J.A., Liu, Y., Liu, J. et al. Spike mutation D614G alters SARS-CoV-2 fitness. Nature 592, 116–121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95-3

[5]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005395/23_July_2021_Risk_assessment_for_SARS-CoV-2_variant_Delta.pdf

[6] N Engl J Med 2021; 385: 585–594

[7]  J Vet Med Sci. 2018; 80(4): 574–577

[8] https://www.epa.gov/coronavirus/do-disinfectants-kill-newer-strains-coronavirus

[9] https://www.cdc.gov/infectioncontrol/ppt/PFL-T12-10min-ContactTime-Slides.pptx

Awesome Work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