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对变种新型冠状病毒有效吗?

随着使用消毒剂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消毒剂破坏或控制病毒生长的效用和安全性亦备受关注

新冠疫情肆虐以来,疫苗成为全球热话。随着使用消毒剂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消毒剂破坏或控制病毒生长的效用和安全性亦备受关注。从比较疫苗与消毒剂的作用机制,世界卫生组织(「世卫」)指出能够有效杀灭SARS-CoV-2的消毒剂,对变种病毒亦同样有效。以下是您需要知道 — 有关消毒剂的知识。

疫苗如何发挥作用?
在我们接触到病原体(例如:病毒),我们的免疫系统会作出反应并产生抗体 — 即是在血液和全身循环的蛋白质 。抗体会快速标记病毒细胞并绑定其病毒抗原,免疫细胞亦会被唤醒以抵抗攻击我们身体的病毒。由于免疫系统会对曾抵抗过的外来物产生记忆,因此在再次遇到相同的威胁时,身体便能够及时识别并作出反应。
现时SARS-CoV-2 mRNA 疫苗正是模仿这个过程。疫苗是模仿冠状病毒表面上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的信使RNA(mRNA)。他们把一种刺突蛋白的抗原编码注射入人体,触发我们的免疫系统作出反应并将其识别为外来物质。 免疫细胞利用刺突蛋白的抗原编码,以制造与病毒相同而又对身体无害的刺突蛋白。我们的免疫系统在受到刺激后作出反应,制造出与刺突蛋白互补形状的抗体,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来对抗病毒。在接种疫苗并产生抗体后,若然我们再接触到病毒细胞,我们的免疫系统便能快速的把病毒识别出来,然后用锁和钥匙模型(lock and key model)标记以进行破坏。这个「试行模式」让我们的免疫系统预先准备好,并产生「病毒结合」抗体,从而减少我们出现疾病症状和住院的风险。
关于SARS-CoV-2 变异株
病毒在自我复制时会发生突变(遗传物质的变异)。随着 SARS-CoV-2 的各种变异株在全球传播,世卫总共列出五个「须关注的变种」(Variants of Concern),包括Alpha (B.1.1.7)、Beta (B.1.351)、Gamma (P.1)、Delta (B.1.617.2) 和 Omicron (B.1.1.529),它们均与以下一项或多项因素相关:[1]
  • COVID-19 流行病学的传播性或有害影响增强;
  • 令致病性增强或临床疾病表现改变;
  • 令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或目前的诊断方法、疫苗、治疗方法的有效性降低。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须关注的变种」对已批准的 SARS-CoV-2 疫苗呈现出抗药性。 [2] 尤其是最新的 Omicron BA.2 病毒株在许多国家录得极高感染率,以香港为例,截至 2022 年 3 月,Omicron带来的第五波疫情录得超过一百万宗确诊个案,并造成超过 7,000 人死亡。究竟病毒发生了什么变化?
每个独立的病毒株均涉及多个位置的刺突蛋白突变,而 Alpha、Beta 和 Gamma 病毒株则共享一个关键突变 — N501Y。 Delta 病毒株在不同的刺突蛋白上也有 P681R 和 L452R 突变,使其病毒复制率提升并能超越人体内的免疫机制。 [3] Omicron病毒株甚至发现更多的刺突突变,如D614G,此突变增加其感染性和病毒粒子的稳定性。 [4] 因此,大众关注疫苗对不同变种病毒的保护效用,病毒变种的趋势亦鼓励医学界进行更多关于Omicron 病毒株重症率、再感染的风险,以及无症状传播的研究。 [5],[6]
消毒剂运用的原理又是什么?
清洁和消毒不仅是传染病控制的恒常措施,亦是防止 COVID-19 传播的关键。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是一种包膜 RNA 病毒,由双层磷脂(Phospholipid bilayer)的脂肪分子组成的脂质包膜所覆盖,负责保护病毒的遗传物质。 [7] 透过破坏保护膜的完整性可以杀死或灭活这些包膜病毒,从而防止它们感染我们健康的身体细胞。有别于疫苗,常见的消毒剂一般能透过对病原体的结构变性、氧化或凝结来发挥作用,而非透过识别抗原或病原体的遗传物质来杀灭病毒细胞。由于SARS-CoV-2的变异株(即刺突蛋白遗传密码的突变)不会改变病毒的一般物理特性(例如:易破的保护膜),因此消毒剂对所有SARS-CoV-2变异株仍然有效。
总括而言,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与识别刺突蛋白及病毒蛋白的基因组成息息相关。相反,消毒剂是针对病毒整体结构,以化学方式消除病毒,而非选择性根据刺突蛋白的组成进行攻击。一般而言,杀死病毒的难度取决于它们的物理特征,与突变无关。 [8] 实际上,不同变异体有着非常相近的接触时间,表示它们对消毒剂具有相当相似的敏感性。 [9] 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指出,我们现有的消毒策略对所有 SARS-CoV-2 变异株均是适当而且有效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挑战下,我们应继续保持警惕,保持手部卫生,以及恒常清洁和消毒硬物表面,以减低疾病传播风险,致力为社会大众提供安全的环境。

[1] WHO: Tracking SARS-CoV-2 variants, https://www.who.int/en/activities/tracking-SARS-CoV-2-variants/

[2] Nature 2021; 592: 438–443

[3] Cell Host Microbe. 2021; 29: 1124–136

[4] Plante, J.A., Liu, Y., Liu, J. et al. Spike mutation D614G alters SARS-CoV-2 fitness. Nature 592, 116–121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95-3

[5]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005395/23_July_2021_Risk_assessment_for_SARS-CoV-2_variant_Delta.pdf

[6] N Engl J Med 2021; 385: 585–594

[7] J Vet Med Sci. 2018; 80(4): 574–577

[8] https://www.epa.gov/coronavirus/do-disinfectants-kill-newer-strains-coronavirus

[9] https://www.cdc.gov/infectioncontrol/ppt/PFL-T12-10min-ContactTime-Slides.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