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与卫生有什么不同? 保持环境卫生与预防流行病息息相关

谈及环境「清洁」和「卫生」,相信不少人对两者的区别并不太清楚。 尽管它们看似有很多共通点,惟在实践和评估方面却大有学问。 一般而言,清洁指去除表面可见污垢、垃圾和污渍的行为,这通常与外观相关。 而卫生则着重于预防疾病,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传播为出发点。

疫情令我们深切体会到呼吸道病毒的威力,这些病毒可以迅速席卷全球,引致大流行及死亡。 随着全球化提高了人口流动,此举亦加剧病原体传播速度,令压制疾病传播变得更加困难。 研究人员发现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在病毒传播链中担当着重要角色。[1]

在很多情况下,即使物体表面看起来洁净,但仍可能潜藏肉眼看不见的细菌,未能符合卫生标准。 研究指出,流感和冠状病毒等呼吸道病毒能够在不同的表面上存活一段时间,此取决于表面的类型和病毒种类。

根据学术期刊《微生物》(Microorganisms)的一项研究,常见的环境病原体、微生物等可以在木材、钢材、织物和纸张等常见的物体表面存活数星期,甚至长达数个月等,[2] 以大肠杆菌病毒为例,则可以存活近两个月。 鉴于公共空间中物体表面的污染程度可能各有不同,某些物体或含有很高的病毒量,构成卫生风险。

常见病菌 最长存活日数
抗万古霉素肠球菌 120 天
绿脓杆菌 480 天
诺如病毒 7 天
克雷伯氏菌属 900 天
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210 天
流感病毒 2 天
人类免疫缺乏病毒 7 天

我们如何确保环境是否清洁和安全,特别是“隐形”的有害病毒? 如何得知病毒量多少? 怎样才算得上是洁净? 传统的清洁程序当然有助保持卫生,但同时亦欠缺可量度指标来量化清洁的结果及效能。

我们可借助以科学为本的病毒检测方式,应对上述的疑问。 透过数据化卫生标准及清洁程度数据,我们可以制定合适的清洁方案,致力减少细菌和病毒传播,消灭肉眼见不到的传播链。

接下来,我们将分享更多关于量化清洁程度数据和提升环境卫生的信息。 如欲了解更多相关产品资料,欢迎电邮至 sales@avalonsteritech.com 联系我们。

参考文献:
[1] Leung, N. H. L. (2021). Transmissibility and transmission of respiratory viruses.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19, 1–18. https://doi.org/10.1038/s41579-021-00535-6

[2] Wißmann, J. E., Kirchhoff, L., Brüggemann, Y., Todt, D., Steinmann, J., & Steinmann, E. (2021). Persistence of pathogens on inanimate surfaces: A narrative review. Microorganisms, 9(2), 343. https://doi.org/10.3390/microorganisms902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