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功效的源起 —— 它们可信吗?

随着大众对环境卫生意识提高,消毒剂所声称的功效、是否有通过全面测试与认证等均备受关注

消毒剂的作用是消灭、控制或防止致病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不同的活性成份、浓度和使用方法亦会影响杀菌功效。随着大众对环境卫生意识提高,消毒剂所声称的功效、是否有通过全面测试与认证等均备受关注。
评估消毒剂的功效有许多标准测试,包括筛选测试、挑战测试,以及实景测试。其中,EN 1276是其中一种最普遍的消毒剂有效能力标准测试。此定量悬液测试常用于评估化学消毒剂在食品、工业、家庭和机构场所等的杀菌功效。
EN 1276 测试条件与参数
EN 1276标准制定了一系列测试参数,包括细菌种类、接触时间、测试温度和干扰物质。
1. 强制性测试微生物
根据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是细菌的保护膜,令细菌可在极端温度和pH值环境下存活。 EN 1276 列举了一系列涵盖上述两类并具代表性的微生物作为测试基础。
2. 接触时间
此参数是指消毒剂的持续作用时间。一般而言,接触时间较长将提高消毒功效。测试消毒剂过程应与实际使用场景相对应,因此制定合适的测试接触时间非常重要。例如测试消毒搓手液时,五分钟的接触时间并不合乎现实,合理的接触时间应设定为30秒或60秒。
3. 测试温度
温度会直接影响细菌的存活能力,亦是EN 1276测试标准中的一个可控参数。一般而言,较低的温度有利于细菌生存,且未能反映消毒剂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灭菌功效。因此,在进行EN 1276测试时,温度的设定应和消毒剂预期使用场景相对应。
4. 干扰物质
于现实生活使用消毒剂时,干扰物质如食物碎片、油、灰尘等均可能影响消毒剂的灭菌功效。进行EN 1276测试时添加人造干扰物质,可用作评估消毒剂在「受污染」环境下的功效。 EN 1276规定结合清洁与消毒功效的产品必须通过「受污染环境下」的测试。反之,没有添加干扰物质(「洁净环境」)的EN1276测试,则适用于使用前须额外进行清洁的消毒产品。
测试方法
简单来说,先将消毒剂(即用型)、微生物和干扰物质以8:1:1的比例混合。在预设的测试温度下,让混合物在指定的接触时间内发挥作用。测试时间过后,添加中和溶液以终止消毒剂的作用,并让混合物中存活的微生物繁殖两日。实验人员可以透过对比测试溶液与原始溶液中的细菌数量,从而评估消毒剂的灭菌功效。合格的消毒产品必须对强制性测试微生物展示出高于 99.999% 的灭菌率。
测试局限
此测试的主要限制之一,是对未能完全反映实际使用场景下对消毒功效的影响。例如,测试未有涵盖不同的使用方式(如喷雾、擦拭、水雾)、目标表面(如纺织物、塑胶或金属),以及其他环境因素。此外,当消毒剂结合自动化方案如消毒机器人时,应采用更合乎现实的模拟消毒方式进行测试,以充分反映机器人配合消毒剂的灭菌功效。
结论
所有标准化测试方法(包括EN 1276悬液测试)均建基于科学基础而设计。鉴于EN 1276悬液测试简单且复制性高,因此它是测试杀菌功效的基础,亦适用于评估现今市场上大部份的消毒剂产品。不过,由于相关测试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用家须要注意实验结果或未能完全反映实际场景下的使用效果。接下来,我们将会讨论用于进一步评估消毒剂功效的各种测试和行业标准,请密切留意资讯中心。